技術文章

電力建設新產品“發電機阻抗試驗儀”重量輕,簡便實用


由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武漢南瑞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南瑞”)承擔的卡麥換流站首臺500千伏站用變壓器長時感應耐壓帶局部放電測量順利結束,三相局部放電量均小于100pC,符合國家電網十八項反措要求,標志著本次試驗圓滿完成。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西電東送”的重要戰略項目,起于四川,是目前世界上海拔很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此次500千伏站用變壓器特殊交接試驗主要包括交流耐壓及局部放電試驗等關鍵項目。為確保試驗順利完成,在試驗前夕,武漢南瑞變電技術服務班組作為試驗方與業主項目部、監理、施工單位等多方緊密合作,對試驗所需的各項設備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排查與調試,確保每一環節都符合很高標準。試驗期間,班組成員們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與標準執行每一步操作,對試驗電壓的逐步遞增、局部放電量的實時監測等關鍵步驟進行精準調控。憑借深厚的專業功底與豐富的實戰經驗,武漢南瑞成功捕捉并妥善處理試驗中出現的每一個細微問題,確保了試驗的平穩推進與圓滿成功。


一、產品概述(WBJZ-2000電力建設新產品“發電機阻抗試驗儀”重量輕,簡便實用

發電機轉子繞組匝間短路是電力系統中常見的故障。當此類故障發生時,轉子電流增大,繞組溫度升高,限制發電機的出力,嚴重時會影響發電機的正常運行。匝間短路通常通過測量發電機轉子繞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損耗來判別。傳統的測量方法是采用多個測試儀器儀表,在現場組裝后進行測量。這種需要很多測試儀器儀表組建測量系統的方法存在試驗設備笨重、費時費力、整理數據繁瑣、測量準確度不高等缺點。

隨著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微處理器和算法不斷涌現,據此我們研制了基于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發電機轉子交流阻抗測試儀。該儀器以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為硬件平臺,充分發揮了數字信號處理器的計算能力,使得儀器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精度得到大大提高,為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二、功能特點(WBJZ-2000電力建設新產品“發電機阻抗試驗儀”重量輕,簡便實用

全自動(手動)采集、測量、顯示、存儲、打印所有測量參數和交流阻抗特性曲線;

實時顯示測量數據和交流阻抗特性曲線,方便存儲和打印;

采用320×240大屏幕液晶顯示器,中文菜單提示,操作簡便;

內置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儲器:可存儲200組測量數據及曲線;

內置高精度實時時鐘功能:可進行日期及時間校準;

自帶高速微型熱敏打印機:可打印測量及歷史數據;

兼做單相變壓器的空載、短路試驗和電壓(流)互感器、消弧線圈的伏安特性試驗;

具有完善的過壓、過流保護功能,其中過壓過流保護值根據試驗參數的設置情況自動調整,既簡便又能保證被試設備的保障。

 

三、技術參數(WBJZ-2000電力建設新產品“發電機阻抗試驗儀”重量輕,簡便實用

測量范圍

阻抗:0999.9Ω

電壓:0600V

電流:0120A

功率:072kW

頻率:4565Hz

準 確 度阻抗、電壓、電流、頻率:0.2

功率:0.5

外形尺寸  345mm×295mm×175mm

儀器重量  5kg

 

四、使用條件(WBJZ-2000電力建設新產品“發電機阻抗試驗儀”重量輕,簡便實用

環境溫度   -10℃~50

環境濕度   85%RH

工作電源   AC220V±10%

電源頻率   50±1Hz

五、面板介紹(WBJZ-2000電力建設新產品“發電機阻抗試驗儀”重量輕,簡便實用

1.電源輸入:測試回路的輸入接線柱,連接試驗調壓器的輸出端;

2.電流輸出:測試回路的電流測量接線柱,范圍0120A

3.電壓輸入:測試回路的電壓測量接線柱,范圍0600V

4.電源開關:儀器的電源開關及保險;

5.接 地 柱:儀器可靠接地專用;

6.液 晶 屏:用于顯示各種數據和曲線;

7.    盤:用于各種功能的操作及參數設置;

8.打 印 機:用于快速打印各種數據和曲線;

9.蜂 鳴 器:用于超限、過壓和過流等報警;

10.RS-232:用于儀器和PC機之間的數據通訊(用作升級方案)

11.USB接口:用于大容量外部移動存儲(用作升級方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人類社會快速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當人工智能技術為千行百業深度賦能,既有的工作模式、生產流程、勞動效率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廣泛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快速重構行業生態,勞動力市場首當其沖受到波及。一方面,重復性、機械性的大量勞動崗位可能很快被人工智能技術替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應用于不同的生產場景后,將催生大量新興的勞動崗位。在新一輪技術變革中,勞動者既面臨“機器換人”的生存焦慮,也迎來“人機共生”的進化機遇。在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如何被定義,勞動價值怎樣得到彰顯,成為全社會每個勞動者的必答題。

以電力行業為例,雖然它并不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卻具有廣泛的戰略性高價值應用場景需求,迫切需要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先進通信網絡等前沿技術。當前,在電力系統中,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貫穿于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等各個環節。在巡檢工作中,國家電網目前通過投入近4萬臺無人機,配合人工智能線路缺陷識別技術,年智能巡檢桿塔1000萬基,減少人工登塔次數40%,巡視效率提升2倍以上;在運維工作中,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已迭代研發至第四代,不停電智能作業超過8.7萬次;在客服工作中,95598智能客服智能問答回復率超90%,累計服務超2.7億次……人工智能技術正與電網關鍵業務高速融合。各地供電企業積極作為,以人機協作、算電協同為主題的學習、培訓、競賽層出不窮,“人工智能+專業”協同更新機制正在為電網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不僅要求勞動者了解和熟悉人工智能技術,更需要觀念迭代升級,從“工具使用者”向“規則設計者”角色轉變。在傳統工業時代,勞動者只需熟練操作工具,完成既定作業流程即可創造價值,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勞動者必須主動跨越技術鴻溝,成為“懂數據、會建模、能糾偏”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滿足時代發展所需。在新的時代,工匠精神也被賦予新的內涵,“精益求精”“追求很好”“協同共進”等特質進一步凸顯。技術的進步為勞動者施展個人創造力、執行力擴大了邊界,讓勞動者的主體性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勞動已不僅是人們生存的手段,更成為自我超越的途徑。

當前,人工智能正廣泛融入全社會的勞動教育中。可以預見,當新一代勞動者成長起來后,他們將成為駕馭智能工具的更新主體、人機邊界的規則制定者、新型勞動價值的創造者。他們將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以實際行動詮釋新的工匠精神,憑借創造、協同、互助重新定義勞動的價值。

在這場人機共舞的進化之旅中,唯有主動擁抱變革、持續重塑自我、秉承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才能在技術洪流中錨定價值坐標,唱響屬于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之歌。



揚州萬寶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揚州萬寶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地址:江蘇省揚州寶應柳堡工業園萬寶路1號    郵 編:225828
電話:0514-88771393 0514-88778599     傳真:0514-88771019    蘇ICP備13035579號-3

多功能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多功能型鉗形接地電阻儀,手持全自動變比測試儀,發電機水內冷直流高壓發生器,無線高壓變比測試儀,漏電流監控記錄儀,三相相序表,非接觸型檢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