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既是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向全球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國作為全球*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因為作為當今全球*大的碳排放國,我國碳排放總量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30%,幾乎相當于美歐日等國碳排放總量的之和,而且歐美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度時間長達50-60年,我國只有短短的30年,僅為其一半的歷程,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不容緩。
根據相關權威部門測算,2020年我國碳排放總量高達113億噸,其中能源領域的碳排放總量為99億噸,占比高達88%;火電行業的碳排放總量為51.2億噸,占比近52%。由此可見,要想實現“3060”雙碳目標,能源是主陣地,電力是主戰場,煤電是主力軍,電企是主推手。

1、概述(WBST-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多年以來,電纜運行與維護部門對電纜的刺扎,均按照行業標準DL409-91《電業保障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第234條要求,采用人工刺扎,一旦電纜識別出錯,誤刺扎帶電電纜將造成極大的危害。
2003年我公司依據《電業工作規程》及用戶的需求,參照國外先進技術,研制出了電纜識別儀。電纜識別儀為用戶提供了已知始、終端而施工現場無法鑒別具體是那一根電纜的問題。為保證十分的可靠,我公司推出了以上此儀器的配套產品--- 遙控型高壓電纜刺扎器。該系列產品的配套使用,徹底解決了現場高壓電纜的識別、電纜帶電與否的鑒別及十分可靠的刺扎問題,杜絕了隱患。
2.功能特點及技術指標(WBST-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2.1功能特點
刺扎十分可靠,只適合硬表面作業(電纜、水泥地面等);
雙鍵遙控(A、D鍵同時按下),操作簡單,雙重保護開關按鍵;
工作狀態有超亮發光二極管指示,直觀明了;
機械、電子多重保護設計,方便可靠;
便攜式結構設計,外形美觀;
內置鋰離子充電電池,配充電器,適合野外無電源使用。
2.2技術指標
無線遙控距離:≥8米
適用電纜:≤¢125mm的各種高壓電纜
重量:約12kg(含鋁合金箱及全套附件)
外形尺寸:460×380×120mm³(含鋁合金箱及全套附件)
3、使用方法(WBST-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3.1結構示意說明
此裝置利用射釘槍原理,由精密的自動機械部件、先進的電子檢測控制電路和機電控制部件構成,其結構示意見下圖。
圖中寫有型號名稱的方盒是本裝置的精密自動機械以及電子控制部分,是用戶不可拆卸部分,請不要試圖拆卸以免損壞設備。如該部分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公司聯系!
圖中其他部分,為用戶安裝與保養需要拆裝部分,請按上圖進行操作。
圖中“壓板”“鋼繩”為本裝置與待刺扎高壓電纜緊固連接裝置。
圖中“釘管”“制動環”“活塞體”為用戶每次試扎后必須進行擦拭,上潤滑油保養的部分。
圖中“充電”由于技術升級,充電指示以專用充電器上的指示燈為準,充電時紅燈亮,充滿后變為綠燈亮。
圖中“欠壓”為電池狀態指示燈,打開電源開關,該燈亮時,必須及時進行充電(5-7小時可以充滿)。
圖中“上鏜”為裝置工作狀態指示燈。該燈亮時,表示準備工作到位,可以試扎。
圖中“試扎”為裝置工作狀態指示燈。該燈亮時,表示已進入試扎狀態。
3.2拆裝、保養說明
3.2.1充電保養
該裝置內置有可充電電池,欠壓時必須充電,長時間不用時必須每一個月充電一次(5-7小時),以免損壞電池。該設備配備有自動保護充電器。充電狀態時,充電器紅色指示燈亮,綠色燈亮時表示電已充滿。
3.2.2拆裝保養說明
該裝置要求每次試扎后必須進行擦拭保養,以免長時間不用時發生銹蝕影響使用。保養時請按上述裝配示意圖進行拆裝,并對圖中“釘管”“制動環”“活塞體”等活動部件用棉布(紗)進行認真擦拭,去除火藥形成的顆粒,然后涂潤滑油(普通潤滑油)防止機件因火藥氣體影響產生銹蝕,影響使用以及壽命。
3.3安裝說明
3.3.1空試操作:
不裝子彈將裝置天線擰緊,完全拉出。
打開電源開關,將槍頭按至地面直至釘管完全壓回連接套,這時上膛燈亮。
同時按下AD兩鍵,聽到“砰”的聲音,同時試扎燈亮,上膛燈滅,槍被激發。說明裝置工作正常。
3.3.2關閉電源開關,用配備的通桿將射釘從連接套口頂入槍管底部,如圖示拉出彈夾將子彈裝入槍鏜內。
3.3.3將釘管伸出連接套部分正對著其它硬物完全壓回連接套(端面平齊),可以自由壓回。
3.3.4根據現場環境,立裝、吊裝、橫裝均可。注意裝置槍口應正對待扎電纜,且該電纜另一邊不得再有電纜,以免同時刺穿兩根電纜造成事故。
3.3.5用所配地線將壓板可靠接地,現場無地線時,亦可將地線接至已插入大地大于0.3米的接地針(附件)上。
3.3.6 充電電路部分由于采用了高效率開關電源及微電腦監控技術,具有防過充及自動保護功能,有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充電指示燈改為充電器上,請用戶以此為準,紅燈亮時表示正在充電,綠燈亮時表示充滿。
3.4卡電纜裝置安裝方法
3.4.1安裝
將連接套裝進壓板旋轉900成十字交叉狀態。
鋼繩繞過電纜后,將鋼繩卡頭卡于壓板“┻”形槽內。
將壓板上的轆轤搖把順時針轉動使鋼繩拉緊,保證釘管伸出連接套部分完全壓回連接套(觀察釘管縮回至連接套端面內平齊即可)。
將手把后端蓋銷釘旋轉90º度卡入槽中,使轆轤搖把不能倒轉。
3.4.2拆卸
將銷釘從壓板的相應孔拔出,手把后端蓋拔出旋轉90º度,松開鋼繩后可輕松拆卸。
3.5刺扎操作說明
做好上述3.3條款后,操作者應:
①打開裝置電源開關,這時“上鏜”狀態指示燈應亮
②遠離裝置≧2米
③同時按下所配遙控器的兩個鍵(A鍵和D鍵)則裝置會接受遙控指令自動試扎,試扎成功時“試扎”燈閃亮,如“試扎”燈未閃則再按以上兩鍵,直到“試扎”燈閃亮同時聽到子彈爆炸聲說明試扎完成。完成后裝置會自動工作到“上鏜”燈亮狀態,以備下次再上鏜工作。
④試扎完成后,應首先確認被扎電纜已不帶電,然后才可以拆除裝置,*后去掉接地線。
⑤用配備的通條將釘管中的活塞桿重新頂入槍管底部,如圖示拉出裝彈夾,將彈殼退出鏜外,對裝置進行擦拭保養以備再用。
4.使用注意事項(WBST-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4.1嚴格按以上說明進行裝置的保養、安裝、試扎操作。
4.2裝置試驗
4.2.1空試驗(不裝彈與釘)
試扎前為了試驗裝置工作正常與否,可以進行一次空試扎,即不裝子彈及鋼釘,由一人手持裝置頂到硬地面或墻面上,將釘管伸出連接套部分完全壓回連接套(端面平齊),另一人操作遙控器同時按下兩鍵進行空試扎試驗,如感覺到鏜內彈簧動作證明裝置正常。如不行則應仔細檢查,保證裝置正常才能裝鋼釘,隨后裝彈在高壓電纜上進行試扎。
4.2.2 實彈試驗
試扎前為了試驗裝置工作正常與否,可以裝好鋼釘和子彈后由一人持裝置頂到硬地面(磚、水泥或墻面)上,將釘管伸出連接套部分完全壓回連接套(端面平齊),另一人操作遙控器同時按下A、D兩鍵進行試扎試驗。這時由于不是對帶電體刺扎,持裝置人不會有危險。如成功射出鋼釘,證明裝置正常。如不成功則應先仔細檢查,保證裝置正常后才能在高壓電纜上進行試扎。
4.3此裝置的可靠性:此裝置操作非常簡單且可靠。安裝好后需同時雙鍵遙控才行,其可靠性有三個方面:
①電子控制保證即使裝置電源打開誤壓遙控器某一鍵,裝置不會動作,必須將遙控器上A、D兩鍵同時壓下裝置才會動作。而當電源開關未打開時,裝置不可能動作。
②裝置未在上鏜狀態時,精密機械控制部分保證裝置不能上鏜。
③裝置處在上鏜狀態時(上鏜燈亮)釘管伸出連接套不完全壓回連接套,裝置不可能動作。
4.4耗材子彈與水泥鋼釘必須與出廠時配置的規格型號相同
5.裝箱清單(WBST-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5.1 遙控型高壓電纜刺扎器 1臺
5.2專用遙控器 1只
5.3 充電器 1個
5.4 安裝配件 1套
5.5 通桿 1個
5.6 接地線 1根
5.7 接地針(用于支撐或接地) 1根
5.8 子彈(耗材) 1盒
5.9 水泥鋼釘(耗材) 1盒
5.10 擦拭保養毛刷 1把
5.11 鋁合金箱 1個
安裝順序如下圖所示
1.裝釘并用通桿推活塞到位
2.裝彈
3.推進裝彈器
4。電纜夾具
5.安裝方式
注意:
打開開關,上膛指示燈亮,表明電纜幫扎良好。試扎人員和電纜保持一定可靠距離后,同時按下A,D兩鍵,刺扎器動作,同時試扎指示燈亮。槍響后松開A,D兩鍵。刺扎過程完畢!

特別自2021年下半年后,我國多省多地相繼出現了電力緊張狀況,電力供需矛盾突出,煤電的“壓艙石”和“兜底”作用更加顯現,“去煤化”和“棄火化”的論調明顯降溫,但這也給我們大家敲響了“警鐘”,即“降碳減排”決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和意想不到的困難障礙,需要極大努力和艱巨奮斗才能成功。由此推算,假若煤電總裝機規模和能源的總減排目標在2030前不能實現明顯反轉的趨勢,“雙碳”目標將是望其項背而不及的任務。
實際上,“雙碳”目標的實現,不僅是要解決能源和氣候問題,而且還關系到社會進步和生物多樣性問題,更牽涉到我國生存權和發展權問題。根據丁仲禮院士的*新預測,如果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屆時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有望降低到25億噸左右二氧化碳當量,與此同時海洋可吸收6億噸二氧化碳、陸地和近海生態系統回碳14億噸二氧化碳、工業固碳和地質封質約4億噸二氧化碳,碳排放總量同碳移除總量大致相當。
按此初略測算和預測,到時我國火電裝機規模應該不會超過2億千瓦,其中煤電和氣電可能會各占一半的裝機,這意味著現在90%以上的煤電機組面臨著被逐步淘汰的境況。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稍有不慎,極有可能會導致巨大國有資產的巨大流失和國家財產的重大損失,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因此,我國要想按預定目標實現碳中和,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切實加強頂層設計,深入推進“四個變革、一個合作”能源可靠新戰略,認真謀劃好傳統能源的“退”與新興能源的“進”之間關系,否則,“碳達峰”的峰值提升了一大截,那么“碳中和”之路也就更加遙遠了。
揚州萬寶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