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本世紀初,隨著光伏發電技術的逐漸成熟,西方國家開始探索從集中式發電單元向中小型分布式發電單元轉變的可能性。按照設想,無數的家庭、工廠、商業屋頂都鋪滿了光伏面板,這些發電單元組合起來能夠代替若干集中式發電廠。這些中小型的分布式發電單元,就成為了沒有傳統形象的“虛擬電廠”。
隨著虛擬電廠的概念被引入國內,我們發現電網企業更多地將儲能、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等單元結合起來建設示范工程。而發電企業在虛擬電廠的發展中缺失了。
在三公調度模式下,電網企業掌握的運行和調度權力。虛擬電廠的運作,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靈活的機制與大電網系統進行協調。發電企業在這樣的體制下,自然無從發揮作用。
但是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給發電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在全新的體制、機制、市場規則下,虛擬電廠不會只是電網“蠶食”發電企業的藍海,更是發電企業在用戶端與電網展開全方位競爭的主陣地。
發電在虛擬電廠中也有優勢在國內鋪天蓋地的有關虛擬電廠的文章中,似乎都在潛移默化的強調電網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的確,要想把分散的分布式發電電源集合為一個整體,電網的調度功不可沒。更不要說虛擬電廠的成立還需要儲能設備、電動汽車充電的支撐,以及對負荷預測、管理有著很強大的理解。這些條件、資源在國內幾乎都掌握在電網的手中。
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忽視火電——尤其是氣電——在虛擬電廠中能夠發揮的作用。誠然電網可以使用儲能來進行調峰調頻,但是儲能系統能提供的輔助服務能力比不上微型燃機、生物質發電。

一、產品概述(WBSBF三倍頻感應發生器技術先進,價格合理)
變壓器和互感器的感應耐壓試驗是保證變壓器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一項重要試驗。變壓器繞組的匝間、層間、段間及相間絕緣的縱絕緣感應耐壓試驗,則是變壓器絕緣試驗中的重要項目。基于縱絕緣試驗中的特殊性,需要通過施加倍頻電源裝置,以提高繞組間絕緣的試驗電壓,從而達到耐壓試驗的目的。
是為滿足上述要求而設計制造,經過廣大用戶使用證明:其操作簡單、性能可靠、能較好地滿足變壓器、互感器感應耐壓試驗的需要。
二、工作原理(WBSBF三倍頻感應發生器技術先進,價格合理)
由三臺單相變壓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一
三臺單相變壓器的一次繞組接成星形,二次繞組接成開口三角形,因為加在一次繞組上的電壓較高,鐵芯飽和,三臺單相變壓器磁通中都有基頻分量和三倍頻分量,三臺單相變壓器二次開口三角形連接使基頻分量相抵消,從而實行開口三角的倍頻電壓輸出,并通過繞組外接單相調壓器,即可實現三倍頻電壓的調節。
三、技術參數(WBSBF三倍頻感應發生器技術先進,價格合理)
容 量KVA
|
輸入電壓(三相)
|
輸出電壓
|
輸出電流
|
外形尺寸
|
質 量
|
3
|
380V
|
260V
|
20A
|
450×250×320
|
40kg
|
5
|
380V
|
400V
|
20A
|
470×260×320
|
50KG
|
12
|
380V
|
560V
|
25A
|
490×260×335
|
78kg
|
24
|
380V
|
640V
|
30A
|
680×280×400
|
150kg
|
四、使用方法(WBSBF三倍頻感應發生器技術先進,價格合理)
為分體式設備。即三倍頻發生器和三倍頻控制裝置,并設有過濾保護,電流表、三倍頻輸出、電壓表,以進行監視和便于使用,其控制裝置面板上接線柱與主機連接方式如下圖所示:
(按接線圖將本裝置接入線路中,注意設備接地)
工作電源輸入
|
三倍頻三相輸入
|
單相150HZ
|
單相150HZ
|
接地
|
單相220V
|
380V
|
輸入
|
輸出
|
|
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1、接通電源,合上空氣開關,則控制裝置綠色指示燈亮。
2、將調壓器回零,啟動紅色按鈕,則三倍頻發生器通電運行,調壓器等待升壓。
3、將調壓器調壓至試驗所需電壓值且嚴密監視控制裝置中的電流和電壓值,并作好詳細記錄。
4、如在試驗過程中,被試品出現匝間、層間或段間、相間絕緣擊穿現象,則控制回路中試驗電流增大,繼電器可立即跳閘,斷電。
5、試驗完畢,將調壓器退回零位。
五、外接補償問題:(WBSBF三倍頻感應發生器技術先進,價格合理)
對容性負載如高壓試驗變壓器、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可不外接補償,或外接感性補償。對感性負載,一般外接容性補償,其補償值為感性負載容量的50%。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網在調度方面的權利逐漸收縮。分布式電源不需要依靠電網調度成為虛擬電廠。
在完全電力市場化交易、現貨模式下,發電集團可以通過數字化能力,將所有單元的風電、光伏等零或低邊際成本的發電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現貨模式下,電力市場價格可能每15分鐘變動一次,每天波動96次。那么發電集團的虛擬電廠可以根據市場價格波動調節分布式電源出力,獲取*大利潤。
不僅如此,搭配了微型燃機和生物質發電單元的虛擬電廠,還可以憑借其啟動速度快、出力靈活的特點,參與電網的輔助服務,獲取利潤。
看,虛擬電廠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似乎應該是發電集團的殺手锏、大絕招。但在進入中國這些年,大家只看到了電網和虛擬電廠如何如何。當然,電網當然有權利去發展虛擬電廠。但從電力行業分工的角度來看,虛擬電廠應該是發電側在技術變革時代的趨勢,而不是電網的趨勢。電網不斷地發展虛擬電廠,是不是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呢?
找準定位,發電翻身的關鍵在用戶被電網“奪走”虛擬電廠的概念,似乎只是發電側在*近幾年面臨諸多問題的一個方面。
現在發電集團真正擔心的,是像電網一樣,被動“管道化”的問題。有一點發電側已經逐漸發現了端倪:隨著改革的深入、電力交易的推進,電廠賣電的利潤只怕是很難有突破,甚至會有所下滑。電網如果無所作為,那就只能收取輸配電價,當電能量管道。電廠如果無所作為,那就只是一個發電實體,跟著市場價格波動賣電。
揚州萬寶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